最近門診出現接連出現傳染性軟疣的小朋友,身體會有典型珍珠般光澤的圓形丘疹,中央有臍窩狀凹陷,不少家長看到一、兩顆出現都會不以為意,去一般診所可能都被建議再觀察,殊不知寶寶越長越多,甚至還傳染給其他人,看起來超驚悚😱
雖然這個軟疣研究顯示平均一年會自行改善,可以再觀察,但我在門診就遇到很多家庭是一個小孩先開始,後來傳染給其他兄弟姊妹,甚至有的會傳給學校同學,一發不可收拾,尤其兒童又不會控制自己手亂抓,或是從口腔周圍經由口水一路蔓延到脖子、前胸擴散感染(autoinoculation)。
所以我一般還是會建議家長及早做「#液態氮冷凍治療」,在顆數少的時候治療比較快速,不然擴散到全身,全身多處忍受刺痛之苦,小孩崩潰、我做的也很崩潰⋯😭
—
📝 以下分享一些「傳染性軟疣」小知識
📌 成因
由傳染性軟疣病毒(molluscum contagiosum virus, MCV)感染引起,可於人體全身皮膚與黏膜致病,但手掌腳掌較少見。
📌 傳染方式
藉由皮膚接觸感染,碰到污染的物品也會,如:毛巾、地毯,搔抓病灶也會擴散自體傳染。另外也可藉由性行為傳染。
📌 感染對象
常見「學齡前到國小兒童」 (1-12歲)。游泳及有濕疹的小孩風險較高。
📌 丘疹型態
感染部位表皮細胞增生會形成直徑約2-8mm,珍珠般光澤的圓形丘疹,中央會呈現典型的臍窩狀凹陷並含有起司樣的栓塞物。通常沒有症狀,少數會紅癢。
📌 病程
通常潛伏2-6週發病,免疫力正常者於2到24個月後可自行消失(平均1年)。但免疫力低下者會不斷增加。
📌 治療方式
一般建議是觀察,但假如持續擴散或有搔癢,怕越來越嚴重,建議「液態氮冷凍治療」或其他治療方式:如刮除治療、電燒、雷射、外用水楊酸及三氯醋酸等角質溶解劑或外用imiquimod免疫調節劑,依照治療醫師建議。
📌 照護重點
✅ 避免抓破或摩擦丘疹,可以防水膠布隔絕病灶,以免擴散
📌 避免方式
✅ 勤洗手
✅ 避免共用物品如毛巾
染「傳染性軟疣」小朋友變多了!醫搖頭:一發不可收拾 | 中天電視台 | LINE TODAY
https://liff.line.me/1454987169-1WAXAP3K/v2/article/9meexjq?utm_source=lineshare